生死學系教授送別慈母 用不一樣殯葬儀式

生死學系教授送別慈母

用不一樣殯葬儀式

大綱介紹:

支持教授的理念+1,事實證明-個性化的送別儀式,也能以承先啟後,在依循轉統模式下,創造更符合個人特質的葬禮~大堂人本禮儀師一向致力於創新服務,以精緻產品為導向,圓滿所託~面面俱到!

詳細介紹:

以下是新聞報導

 

*********************************************************

嘉義/生死學系教授送別慈母 用不一樣殯葬儀式
 
本報導轉載自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

更新日期:2010/03/10 18:16 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 
熟稔殯葬教育,曾在臺北縣政府、內政部等單位服務,專長民族經濟、殯葬禮俗、經濟學、民法概要、生死法規、預立遺囑與生前契約、殯葬政策與法規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楊國柱,最近適逢母喪,他以其專長,用不一樣的殯葬儀式,向母親告別。

春節期間,其母楊許綢女士因病辭世,他尊重弟弟的看法、依循「冷喪不入庄」的習俗,留著母親的最後一口氣回到家裡,為她助念八個小時。


但是在設置腳尾燈的時候,他以LED燈取代了傳統的煤油燈,讓母親在邁向天國的道路上看得更清楚,他在腳尾飯之外加入母親愛吃的豆腐乳,讓母親不至於驟別人世,水土不服,他的母親平日出門都以計程車代步,他以紙糊的計程車取代了傳統的魂轎,讓母親不至於忙亂了生活的腳步,這樣不但表達了孝思,更能與時代同步。

他的母親對文字陌生,只熟悉閩南語,於是發送訃文的時候,他沒有依循制式的文字,特別以白話文、閩南語的口氣寫出母親的生辰、辭世日,告訴親友 三月十日 上午八時要為母親送別,母親將會入住「新厝」民雄公塔。

為了彰顯母親一輩子的辛勞,他請生死所畢業的同學製作記念影片,訪問母親的好友,請她們談談母親的過往,借用母親喜歡的音樂、歌曲,運用他自己富有磁性的語調旁白,以淡淡的、平靜的話語訴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境。

沒有機會讀書的母親,在削甘蔗根的時候認識了搬運甘蔗的父親,甘蔗,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物產,她也曾經在磚廠工作,種過荷花,這些產物是她養育兒女最重要的資產,在追思長廊中,他會以這些實物佈置起來,讓母親回味自己的一生,讓親友知曉母親的一輩子的辛勞。

他們會穿著黑袍別上孝誌,取代傳統的麻衫、苧衣,他們的孝思不變,追思的情懷不變,但是他要用自己教授殯葬學的心得,化繁為簡而更顯人性化的方式,創造個性化的送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