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禮儀更新 納入性平觀

喪葬禮儀更新

納入性平觀

大綱介紹:

由於目前的喪禮習俗有嚴重的性別歧視現象,內政部完成《現代國民喪禮》一書,預計6月出版。內政部表示,新的喪理規範,強調性別平等、尊重差異的價值意識,更符合現代生活與多元文化。

詳細介紹:

傳統喪禮重男輕女

婦女新知基金會指出,民俗文化的性別改革呼聲,早已多年,從2001年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通過「婦女政策綱領」中,明白宣示「改革具貶抑、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典觀念,落實兩性平等」的政策方向後,也曾數次舉辦座談會,但均無如推動「不燒紙錢」運動般大力推廣,以至於雖然婦女團體多次疾呼,但效果依然有限。

傳統禮俗中有多男尊女卑、男內女外的劃分概念,例如長孫釘應是長男咬而非長女,暗示男性才是子孫。傳統的訃聞也是父系模式,女兒排在兒子和媳婦的後面等等。

 

父權模式非不可改變

根據內政部委託劉仲冬、陳惠馨教授於2005年所作的「我國婚喪儀式性別意識之檢討」研究指出,在喪禮儀式中,家屬是否能夠考慮進行性別平等的儀式,禮儀師的態度佔了相當重要的關鍵。

對於家屬來說,親人的過世都是相當意外,處理喪禮的過程中也多半心緒混亂。婦女新知基金會表示,此時禮儀師若能誠懇告訴家屬,傳統儀式中對於女性貶抑的部分並非不可改變,而原本就希望改變男尊女卑禮儀的家屬,也不需要再背負祖先是否怪罪的重擔。甚至,如果禮儀師能夠讓家屬瞭解傳統並非不可以改變,許多的單身女性過世後,牌位也可以回到家裡,不必然非要另外放置在佛堂或是姑娘廟。

 

訃聞列位藏性別爭議

傳統喪裡的性別爭議相當多,內政部表示,有相當多的有民眾專程前來內政部問說:母親生前與手足感情很深,遺言交代希望兄弟姐妹可以列名在訃聞內,但喪禮服務人員卻告知,若將母親的兄弟姐妹列名在訃聞內,表示亡者的先生是招贅婚,令他不知所措。也有民眾問:姊姊終身未婚,姊姊百年之後,可否放入家族的神主牌位?可以放在祖先墓地嗎?

由於類似的問題很多,內政部有鑑於此,接續99年「喪葬禮儀研究改進專案小組」的研究成果,於1001月組成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小組,經過近1年半、數10次的編輯會議並分區與社會各界座談,吸收整合各界專家學者、殯葬業者的建議,這完成《現代國民喪禮》一書,並於今年6月出版,並同步舉辦研討會,讓台灣喪禮就從性別刻板印象與禁忌中跳脫出來。

 

新版指南尊重多元

內政部指出,《現代國民喪禮》全書分為6章,包括觀念篇、流程篇、奠禮篇、綠葬篇、文書篇、送行篇,總字數約為7萬字。為擺脫一般傳統喪葬書籍的缺點,像是眾多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只告知做法卻無理由說明以及甚少照片的情形,特別設計案例故事,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藉由故事傳達治喪應有的觀念與注意的細節。

 

另一大特點是針對民眾在喪禮流程中常遇到的困難提出問題與解釋說明,引領讀者思考,如何自我規劃圓滿的喪禮流程,而非只能聽從喪禮服務業者的安排。各章並附有許多彩色照片以幫助閱讀,期望民眾透過本書建立喪禮「尊嚴自主‧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價值觀。

 

內政部預計將會在6月中下旬《現代國民喪禮》出版之際,舉辦研討會,將喪禮新觀念介紹給社會大眾。目前規劃兩場的專題演講及3場的議題研討,專題演講將從法律人權、社會變遷之角度探討我國傳統喪禮文化及性別平等問題。議題研討除探討喪禮核心價值「尊嚴自主‧性別平等‧多元尊重」外,也將從宗教角度探討傳統靈魂思想下,環保自然葬面臨的禁忌與解決之道。最後從個人的經驗出發,探討在多元性別文化下的喪禮經驗,並期望國人以尊重包容開放的心胸,接納不同性傾向者的喪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