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曆法

閏月曆法

大綱介紹:

閏月:

在農曆中才有閏月。農曆是我國古代所使用的曆法,是一種陰(月亮)陽(太陽)合曆,月份是配合月象的圓缺,而年則配合四季寒暑的變換。但是,十二個陰曆月(朔望月)不過大約 354天左右,而一個回歸年(陽曆年)卻有 365.2422日,兩者相差了11日左右,因此,為了使農曆的四季與實際氣候配合,大約每三年須加一個閏月,精確地說十九年須加七個閏月。

詳細介紹:

農曆置閏的原則:

為了使農曆的四季與實際氣候配合,每十九年需加七個閏月,在農曆月裡通常包含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如果僅出現節氣而無中氣時,曆法上就規定這個月為閏月,作為前月的附屬月,例如民國八十四年國曆九月廿五日 至 十月廿三日的那個朔望月只有節氣寒露,而沒有中氣,因此定為閏月,又因前月是八月,故該月定為閏八月。

農曆之閏月在全年中分佈:

由於農曆置閏的安排,主要是用以控制陰曆月在年中的位置,使它能配合一年四季寒暑的變化,因此閏月在年中出現的機會較多,靠近年頭年尾則較少,閏月的分佈並無規律性。閏月何年,可以查萬年曆。【註:無法推算幾年閏一次】。